近日,上海一名高校教师刘杰(化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他指导了七名法学生自发组建了“银河信息警备队”,通过对上海28所高校内的45台自动售卖机实地测试发现,仅有5台未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另外40台中,多数需要绑定手机号码,有的要在关注公众号的同时,还需要绑定微信号,有的还存在诱导消费者使用微信或支付宝刷脸支付的情况。如果消费者不提供手机号码,有的自动售卖机就无法进行交易。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明确规定,经营者收集使用消费者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消费者同意。手机号码是属于私人信息,消费者向自动售卖机购物时,自动售卖机要求消费者关注公众号,绑定手机号码,否则,不能交易。这是商家以购物为筹码,变相强制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行为。此举显然违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自动售卖机索取消费者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违反了必要性原则。所谓必要性原则,是指商家为了达到售卖商品目的,必须让消费者提供手机号码,否则,无法达到目的。根据刘杰老师调查,测试的45台自动售卖机中有5台不需要收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可见,让消费者提供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不是销售商品的必要条件,而是商家擅自增加的一个条件。
商家让自动售卖机索取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会对消费者的权益构成风险。根据电话号码,商家会综合分析消费者相关的购物、旅游、外出等信息,能够知道消费者的消费、生活、旅游习惯,消费者的隐私在商家面前有暴露风险。
更令人担忧的是,自动售卖机收集了消费者手机号码、微信头像、脸部的生物信息等个人信息后,商家是否有能力保管,让人质疑。如果这些信息遭到人为泄露或者销售牟利,被不法之徒利用实施诈骗,那么将威胁消费者的生命、财产安全。
自动售卖机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现象较为普遍,在城市的公园、地铁、商场、学校,摆放着各类自动售卖机,大多数自动售卖机要求消费者关注公众号、提供微信头像、手机号码,甚至要求刷脸支付,变相强制或者诱导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这令人细思极恐。
自动售卖机之所以堂而皇之让消费者提供个人信息,存在诸多原因:一方面,消费者的权利保护意识淡薄。面对自动售卖机索取个人信息的行为,有的消费者未意识到手机号码、微信图像等个人信息需要保密,谨慎公开。有的消费者认为,即使向自动售货机提供手机号码、关注公众号,也不会损害自身利益,认为此举无所谓,并不反对、拒绝。另一方面,相关部门的惩戒力度不强。无人售卖机索取个人信息现象普遍存在,这说明相关部门的监管力度有提升空间。对于商家利用自动售货机索取个人信息的行为,相关部门也约谈了商家,要求其自行纠正,但对约谈后仍不改正的商家,跟踪执法检查和处罚的措施并不多。
必须整治自动售卖机违法索取个人信息的行为。一方面,消费者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习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知识,拒绝自动售卖机变相强制或者诱导索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并向相关部门投诉、举报。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责无旁贷,加强执法检查和监督,对利用自动售卖机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商家,及时警告,要求其停止相关应用程序,终止服务,对拒不改正的,实施严厉的经济处罚。只有增加商家的违法成本,才会让其汲取教训,痛改前非,打消非法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的念头。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许卫兵
责编:詹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