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民俗风情 >  正文

荆山俗语

发布时间:2019-05-15    作者:虢光新

荆山俗语和歇后语、谜语等语言一样,是荆山人在劳作、生活中产生的一种语言艺术形式,是荆楚文化的沉淀和积累。荆山俗语通过人们的口语传播,经过世世代代的淘汰、提炼,形成了约定速成的礼仪规范,不仅对人们德行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还形成了荆楚文化中特有的语言艺术风采,丰富祖国的传统文化。
荆山俗语根据其具体内容,可以分为劝学、劝商、劝勤、劝孝、劝俭、劝和等。
荆山人用具体、风趣的语言来劝说后代上学读书,如“三辈人不读书,四辈人不通讲究”、“养儿不读书,赛如喂头猪”。有的俗语还劝说人们去学习某种道理,如劝人持之以恒的“不要学公鸡拉屎头节硬”。有的是讽刺华而不实的现象,如“驴子拉屎,外面光,里面包的尽是糠”。有的是劝人仔细观察学习的,如“没有吃过猪肉,还没有看过猪走”。
荆山人的智慧还表现在劝人经商方面,因为他们知道“无商不富”的道理。类似这样的俗语还有劝人投资的,如“不放秋风,哪有夜雨”。有的是劝商家要选准项目的,如“挑水浇葱,十拿九空”、“斗米喂金鸡,金鸡还不上斗米”。
最有特色的荆山俗语还是劝孝,这种语言艺术和《黑暗传》、《十月怀胎苦》、《沮水巫音》、祭祀礼仪一起,构成了特有的荆山“孝文化”。这些俗语中有劝人爱家、孝敬父母的,如“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家鸡打得团团转,野鸡不打一翅飞”。有的俗语是劝晚辈原谅老人过错的,如“猫子老了不逼鼠”、“树老根多,人老话多,长老还少”。
“和气生财、和为贵”,这种“仁和”的思想在荆山俗语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荆山人在传播俗语的同时,为维护家庭团结、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俗语中有劝人不要斤斤计较的,如“长草短草,一把挽到”、“嘴是两块板板,说的不好可以动会儿”。有的是劝人不要惹是生非的,如“平时少踏冷板凳,免得别人说是非”、“五和六月莫挡人家上风,十冬腊月莫占人家的火笼”。有的是劝人要注意团结的,如“棚柴火焰高,独柴火不燃”、“宁穿朋友衣,不玩朋友妻”。
荆山俗语因为借助某种现象来说明一种道理,所以听起来既生动,又浅显易懂。

【版权声明】凡注明“保康融媒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保康融媒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保康融媒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