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书画摄影 >  正文

刘训朝 |​ 李唐的家国情怀

发布时间:2022-04-01

刘训朝 ,湖北保康人,先后研修于北京大学、中央美术学院。现为云奕画学会理事、保康县美术家协会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

李唐的家国情怀

——临习《万壑松风图》有感

李唐,北宋末南宋初画家,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县)人。宋徽宗赵佶时入画院。南渡后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其代表作之一《万壑松风图》与郭熙《早春图》、范宽《溪山行旅图》,合称为“宋画之三大精品”。

《万壑松风图》原作

《万壑松风图》可谓极具家国情怀作品的典范,从其堂正坚固的构图及坚劲顽强的运笔即可让人心灵为之一颤。

画家刘训朝

宣和六年(1124年),李唐约58岁时在北宋画院创作了此画。当时宋代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割据状态。但疆土和汉、唐相比,大大地缩小了,起因是被后晋割让给辽的大片疆土一直未能收回。对辽、西夏、金人的侵扰又无能为力,经常丧师失地。当时的爱国主义文艺家悲壮激昂,抑郁忧愤。籍此李唐怀着对祖国山河的万分热爱和眷恋创作了《万壑松风图》,以寓堂堂正正、江山永固。

《万壑松风图》临习作品

《万壑松风图》构图大胆裁剪、提炼,空间立体感强。画面山峰高峙,山石巉岩,峭壁悬崖间有飞瀑鸣泉,山腰白云缭绕清岚浮动,厚重而拙实。深山中幽僻的崖谷间,奔跃的泉水和郁茂的松林,衬托山峰高峙,山石危岩。浑厚大气,尽现“万壑松风”之境。用墨则浓黑深沉,再施以淡墨罩染,整体和谐统一。体现山石的厚重铁青质感。以此表现大宋江山的美好坚实、堂正永固、万古长青。此图线条用笔则以中锋立笔为主,出现在他笔下的是刚性的线条,急促的顿挫,皴法则是李唐独创猛烈的大斧劈皴,而不是柔弱、清淡、萎靡的线条。笔笔厚重而拙实,可以说每一笔都是作者情感的迸发。

《万壑松风图》实则以强烈的笔触,表现着他内心无法掩饰的复国情怀,外在的安静阻挡不了他内在的炽热。万壑松风,蕴涵着巨大的能量——特定时代的情感积蓄。李唐的作品不光技艺卓绝、后世典范,更带有极强的爱国热情。六十多岁时,北宋遭遇最大耻辱,皇帝被金人掳走。他作为画家也被金人所掳,但他半路逃跑了,辗转来到杭州以卖画为生。后经人推荐继续进入南宋画院当官。因为他自身是有民族气节的,作品《晋文公复国图》也表达了自己的爱国思想。这幅作品采用了连环绘画的形式,被分成了六个部分。绘画讲述的是晋文公被放逐了十九年后回国即位的故事。以激励世人应该要不辞辛劳为复国而努力。

晋文公复国图

《采薇图》 描绘的是一个悠久的故事。是以殷末伯夷、叔齐“不食周粟”的故事为题而画的。司马迁所著之《史记》中即有“伯夷列传”,伯夷和叔齐是殷的诸侯孤竹君(国在今河北卢龙南)的两个儿子,孤竹君立其三子叔齐为继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齐要把继承权让给哥哥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说这是父命,不可违背,最后逃跑了。叔齐见状也离家出走。兄弟二人出走后先后投奔了西伯姬昌(即周文王),不久姬昌死,儿子姬发(即周武王)要出兵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拦住姬发的马头谏阻,认为臣子造反讨伐君王是大逆不道的。武王伐纣取得胜利后,伯夷、叔齐深以为耻,表示决心不吃从周朝土地上长出来的粮食,于是逃隐至首阳山(在山西永济县境),采食野菜充饥度日,最后双双饿死在山里。

采薇图作为“南宋四大家”之首的李唐,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山水画巨匠,也是一位出色的人物画大家。更是一位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的一代宗师,他的很多作品同样表现了其伟大的家国情怀,更是中华历史文化中的灿烂瑰宝,为后世中国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版权声明】凡注明“保康融媒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保康融媒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保康融媒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