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网评论员 李钊
近日,襄阳市政府在开展调研时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提升城市居住品质 ,圆百姓“安居梦”,筑民生“幸福巢”。
从古至今,老百姓的“安居梦”从未停止,千百年前,诗人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抱负,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心系百姓安居冷暖,“房住不炒”的定位逐渐成为自上而下的强大共识,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也随之应运而生,成为“租购并举”制度下的重要举措之一。
直面社会痛点,保障性租赁住房确实让个人的“事业理想”与“生活现实”拉近距离。不可否认,住房问题一直是年轻人,甚至是横在整个家庭面前难以绕开的难题。广大青年曾怀揣理想,背井离乡到大城市打拼,却屡屡因住房“折戟”,高昂的租金、难以凑齐的首付、月月紧逼的房贷长期压在本该放手一搏的年轻人身上,使整个社会少了轻装上阵的“英雄故事”,多了“逃离北上广”的唏嘘结局。保障性租赁住房,无论是房源、租金还是“先租后买”的配套举措,都很好地补上了政策空白,让众多青年人、新市民在刚刚起步奋斗时,就能在城市里拥有温暖的家,这不仅是一个城市对年轻人的巨大善意,更是为自身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
保障性租赁住房重在拴心留人,为城市发展引进“第一资源”。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以襄阳为例,市委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会曾提出目标:“到2035年经济总量要突破1.6万亿元,从Ⅱ型大城市成功迈进Ⅰ型大城市。”要实现这个目标,关键在人,城市发展离不开人才,产业兴旺也离不开人才,因此“双300”目标成为襄阳城市升级、襄阳都市圈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即“中心城区人口达到300万人、建成区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
留住人,先得留住心。在大力提升保障性租赁住房数量的同时,还得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跨越发展。为此,必须精准聚焦人才发展需求,切实提供优质服务,真正让新市民爱上这个城市、扎根这个城市,争取成为未来的“老市民”。以襄阳市襄城区尹集乡紫薇学府人才公寓为例,有8名高学历人才毕业后得以分配居住,全部是三居室大户型精装修房屋,家具家电配备齐全可以拎包入住,小区绿树成荫,环境优美,有幼儿园、地下停车场、超市等配套设施,极大方便了他们的工作生活,不光住得放心,更住得舒心、住得体面。因此,保障性租赁住房成为越来越多的博士、硕士留在襄阳发展的重要参考因素。
除了留人,“引人”也为保障性租赁住房提出更高要求。在这场人才“争夺战”中,各个城市纷纷出招,引发了不小的人才资源流动热潮。作为引才聚才的重要手段,保障性租赁住房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广大城市居民特别是新市民、青年人普遍欢迎,但想要实现更大幅度的供给增长,还需要在政策上更进一步,把手脚放开,才能把好事彻底办好。例如,要进一步加大土地、财政、金融、支持、公共服务等政策支持,简化审批流程,形成独有的保障体系。同时,还需要在住房位置、配套等方面做更周全的考量,要在削减原有商品房存量上再做文章,避免二者出现较大矛盾,影响房地产市场良性循环等等。
但无论如何,保障性租赁住房的民生属性决定了它在老百姓心中的重要位置,在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下,只要正确引导、科学推进,它最终一定会成为让群众、企业、政府“俱欢颜”的选择,“安居梦”也终究不再只是梦。
(编辑:王鑫 审核:王雨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