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发,不会发,胡乱发”,在当下部分政务新媒体账号“关停并转”正在进行之际,公众都在思考官方发布“该如何打开”,此时,一个IP显示在月球、名字叫做“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的微博账号突然火爆,给出了不少颇有意思的启示。
6月3日下午,“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以第一人称发表了第一条微博:“大家好,我是嫦娥六号,现在我正在月球挖土。”评论区的留言当中,不少网友表示“记得早点回来”“帮我给嫦娥问个好”。官方卖萌,最为致命,不少粉丝就寻迹而来,开始了与之频频互动。截至发稿时,“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微博粉丝量已突破10.3万,转评赞达50.1万。
在点击就是生产力的时代,“粉丝1天破10万”端端是不可小觑的现象存在。把时间轴往前看,会发现中国航天矩阵的诸多官方发布还真是靠“萌文化”进行“软征服”的高手。之前,“玉兔号”月球车的微博@月球车玉兔号就以一只兔子的口吻发声——叫长征三号“大叔”、嫦娥三号“三姐”、称研发人员为“师父”。在2016年7月31日,它发布的最后一条微博“Hi,这次真的晚安了”,共收到5.6万次转发,8万条评论。
“泼天的流量”看起来来的很简单,但唯有参与其中的人,才知道“成如容易却艰辛”!除了有“玉兔”“嫦娥”等IP做有力支撑之外,运维人员的用心用情,更是值得说道的地方。就拿微博@月球车玉兔号来说,这个微博账号原本是新华社对外部和果壳网合作实验性的尝试,它用网言网语的方式赢得年轻人,不少发布获得了网友的口碑和赞美,教科书式的普及了如何以生产优质化内容的方式完成价值观的输出。
反观一些官方微博,恐怕就是“装睡”的典型:有些多次发布“测算合婚开财运”的宣传图,离了大谱;有些发布了不当内容,事后证明是临时工所为;有的开通后用过两年便长期弃置,甚至还被盗了号,搞得相当狼狈。曾经一段时间内,各类政务微博遍地开花,火爆一时,但真正被网友认可的并不多。其实,不管是航天、媒体还是政务,都有公众的关切所在,如何生产优质化内容,引发追随者众的效应,这值得深思。
2012年7月22日,北京迎来了一场61年来的最大暴雨,这一天也催生了人民日报开通法人微博。“北京暴雨,整夜无眠。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与大家共同守望。为每一位尚未平安到家的人祈福,向每一位仍然奋战在救援一线的人致敬!北京,加油!”这一条于凌晨4点58分发出的微博,成为日后成长为亿级大V的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第一次发声。在重大、突发、敏感事件面前,以速度、温度、锐度、深度回应群众关切——人民日报的打样,可谓是典范。
面对数以亿万计的流量,如何传播我们所倡导的正能量价值,这成为官方微博值得思考的课题。在面对新媒体语境、信息传播方式、受众偏好、以及科技手段都在不断推陈出新的维度下,官方微博的自我修行必须揣有“始终在路上”的心态。譬如@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的和网友互动之反差萌,也譬如@人民日报的重大事件不缺位,两者的气质或许各不相同,但这背后的互联网思维和媒介素养,却都如出一辙。
官方微博要怎样生产优质化的内容,答案可能是千千万,但最终的,是别忘记在你自己的领域中去寻找议题,从而去多维度生动叙事、多视角关照生活。这不,嫦娥六号发了条“我看‘中 ’!”的微博,就让国人在网上“嗨的不行!”这种巧思的运用,你可别说“学不来!”
所有活动中,人是最关键的力量。官方微博让人们获取到其所在领域的高质量内容供给之同时,也有可能让相关发布者成为细分领域的大V——大到新华社法人微博、央视新闻微博账号粉丝量均过亿,小到@江宁公安在线总能刷到存在感,再到这次@嫦娥六号月球探测器获粉无数,都是明证。官方微博不一定要当“网红”,但也决不能做“小透明”“僵尸”“鸵鸟”。毕竟,你所认证的那个“V”字,代表着责任,更意味着担当!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谢伟锋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