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襄阳市委宣传部和保康县委宣传部联同极目新闻记者到保康县多个乡村实地探访拟推荐“荆楚楷模”群体—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送教上门团队,见证了特校教师团队用专业和爱心守护孩子们健康成长,为“”折翼天使”描绘广阔的天空和美好的未来,让孩子感受到教育的进步从不会落下任何一个走得慢的孩子。
据悉,为让大山深处不能到校就读的适龄残疾儿童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2017年开始,保康县特殊教育学校发起了“行走在大山里的课堂”送教上门志愿服务项目,帮助大山里每一个特殊孩子实现上学梦。送教团队每月会抽出专门时间翻山越岭到各个乡镇、各个偏远山村送教上门,其中最远的距离县城110公里,上门授课60分钟,路上费时则需6小时。根据每名孩子的康复要求,送教团队制订个性化的送教方案,一对一精准送教,确保每一位孩子在现有基础上得到发展。目前,送教上门团队已为81名残疾学生实施送教上门服务,团队还积极争取各类优惠政策和资源,为残障学生提供轮椅、坐便椅、助行器等生活物资和康复器具,实现了“学校+社会+个人”的服务体系,有效保证保康县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实现100%。
保康县南方家具城总经理何立玲是一名特校志愿者教师,从事特教11年来,何立玲从不拿学校一分钱工资,反而倒贴数万元为学生买文具,为老师买教具,并且吸纳特校毕业生到自己的工厂就业。“我没有想过回报,但好像幸福以另一种方式来到了我的身边。这些都是做志愿者老师给我带来的自信和收获,”何立玲说。因为体会到特殊孩子及其家庭的不易,所以下定决心要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去帮助残疾孩子快乐成长,源于热爱,始于责任,久于充实,终于品性,何立玲在一次次的教学中践行初心,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教育的真谛与温度。
经师易遇,人师难逢。当前,义务教育内卷愈演愈烈,学业竞争日益激烈,在所有义务教育老师们都让学生削尖脑袋往前争排名、赶进度时,特校老师却停下脚步,以德润心,以爱化行,用心用情关爱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大山里每一个特殊孩子实现上学梦。送教上门是促进教育公平的有力保障,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好特殊孩子的一道桥梁,在“送教上门”这条路上,爱和温暖是基调,初心与坚守是不变的信念,何立玲与全体送教老师便是这份爱和温暖的传递者,他们以专业护航特殊孩子成长,用教育温度点亮希望之光,他们秉持“教育无盲区,大爱无界限”的初心,不仅送去了知识,更为特殊孩子和特殊孩子家庭送去了精神慰藉。
守护特殊孩子成长,是一场没有终点的爱心之旅,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度聚焦特殊教育的关键环节与实际需求,以特殊孩子的特殊性为出发点,持续创新优化教育服务,让每一位特殊学生在关爱与专业教育滋养下,绽放生命光彩,只要每个人多一分关注与关爱,特殊孩子的成长之路便不再孤单。
一颗丹心染粉笔,两袖清风立乾坤。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这一笔非常重,而教育是残疾人改变命运、融入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强教必先强师,特殊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何立玲是青年楷模,更是特殊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希望,期待越来越多的有为青年加入特教队伍,在特殊教育中热心从教、精心从教,为折翼天使插上追梦翅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柳(襄阳市保康县网信中心)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