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上面千把锤,下面一根钉”……频繁出现的“小马拉大车”现象,让基层工作人员苦不堪言。2024年4月,中央社会工作部组织召开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工作部署推进会提出,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切实为基层减负,推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取得新进展、开创新局面。
基层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随着各项任务和责任的不断“加码”,基层资源和力量愈显不足,导致基层治理任务难以有效完成,“小马拉大车”问题俨然已成为制约基层发展的痛点淤点。产生“小马拉大车”问题,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基层人手短缺、力量薄弱。而“党员下沉”可谓是解决此问题的好抓手,有助于解决“马”和“车”不匹配的问题,为基层“赋能添力”,以“车马相适”促行稳致远。
推动力量往下沉,破解“人少”难题。基层工作千头万绪,人手少、协调难是最突出的问题。如何破解“小马拉大车”的疑难症结?其中首要的,就是要大力推动资源力量往下沉,将精兵强将派往基层,为基层治理队伍建设注入“活水”。通过推动党员干部下沉社区联系服务群众常态化,深入一线了解群众诉求,帮助解决急难愁盼问题,从实践中找准提升治理能力的办法,将“小马”变为“壮马”,有效解决基层“人少事多干不完、看得见却无力管”等难题。比如,武汉市武昌区以赋能基层为导向,常态化选派党员骨干下沉到社区一线,并探索形成动员党员到居住地报社区报到、引导居住地报到党员亮身份、促进居住地报到党员作用发挥等制度,推动全域下沉、实行精准下沉、及时按需下沉,让基层治理“千头万绪的事”更好实现有人管有人干,助力各基层单位把事业做实、把服务做优、把民生护好。这种为基层减负、提质、增效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推动负担往下减,破解“事多”难题。基层之负,很大程度上是压力层层传导的结果。“小马拉大车”为何拉不动?“人少”是重要原因,但“事多”也是重要的理由之一。因此,要想提高基层治理效能,关键是将负担减下去,从而让基层单位“轻装上阵”。要注重从基层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详细的“减负清单”和“落实程序”,推动治理重心下移,破解群众反映强烈的难题,促进基层治理提质增效。2023年以来,武昌区通过优化“三张清单”动态管理、“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等机制,已有248家下沉单位投入500余万元,推进1101个共建项目、开展700余场服务活动,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也狠抓推进一体化信息指挥系统建设,实现全区街道、社区与部门政务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共享,深化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一网统管”,推动自助终端向社区、园区、商圈楼宇延伸,推动群众和市场主体普遍关注、获得感较强的政务服务事项下沉到街道、社区,推行多种形式的帮办代办服务。
推动效能往上提,破解“瞪眼”难题。有人用是硬道理、用得好是真本事。如何破解下沉单位参与基层治理积极性不高、居住地报到党员开展服务内生动力不足、社区组织动员下沉力量能力不强等问题,考验管理者智慧。因此,必须下大力气让下沉党员各尽其用、用有所成,放大服务效能。在具体实践中,武昌区探索完善党员下沉工作的体制机制,在提升下沉实效上精准发力。一方面,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与基层治理工作的若干措施》,提出通过改进下沉力量组织方式、引导下沉力量参与民主议事、健全下沉力量接单等方式抓实党员下沉,同时严查严办“虚假报到”“形式下沉”,实现人到心到服务到。另一方面,健全完善激励机制,把参与基层治理情况运用到下沉专项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积分赋值兑换等工作中,开展“共同缔造·下沉有我”评比活动,区级评选“十佳下沉共建项目”30个、“十佳下沉党员”20名,营造出良好氛围,助力党员下沉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下沉”是扎根,也是提能,更是铸魂。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在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中,精准定位干事创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动党员“下沉”基层、“下沉”一线、“下沉”群众,让基层发展活起来、强起来,齐心破解社区管理“大难题”,答好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这张“考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陈康(武汉市武昌区“昌言家”网评团队)
责编:沈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