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节又中秋,秋思共月圆。时近中秋,各地节日氛围感拉满。在北京,“京彩灯会”点燃假日激情,游人穿行于“灯海”之间,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画卷;在武汉,“点亮长江”拉开长江文化艺术季序幕,以天为幕,以城为景,以长江为舞台,人们尽情欣赏长江的风景之美、艺术之美、人文之美;在扬州,人们沉浸式体验古风游戏、诗词互动、非遗市集、国乐演出等活动,在月下与中式美学邂逅……一系列推陈出新的活动,一场场双向奔赴的团聚,一桢桢美好瞬间的定格,让即将到来的中秋节充满温情,激扬着浓烈的家国情怀。
月到中秋分外明,人到中秋盼团圆。中秋节,以具有东方韵味的“团圆”为基调,将东方文化中的“团圆文化”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翻开历史典籍,“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诗句脍炙人口;探寻民俗习惯,吃月饼、看花灯、饮桂花酒等习俗源远流长;推开神话大门,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传说代代相传……千百年来,中国人对中秋节的认同,不仅融入骨髓,而且变成民族的文化记忆。“不能忘了人间真情,不要在遥远的距离中割断了真情,不要在日常的忙碌中遗忘了真情,不要在日夜的拼搏中忽略了真情。”据报道,今年中秋假期,中国铁路北京局预计发送旅客581万人次;广东省交通运输厅预测全省铁路日均客运量约138万人次,同比增长48.34%。窥斑见豹,在祖国辽阔大地上,无数人奔波在路上,只为换来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团圆文化”最生动的注脚。
皎洁如圆月,勋章献英雄。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日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作出决定,授予王永志、王振义等15人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节日期间坚守岗位,为国奉献是他们的人生常态。王永志始终保持忘我的工作状态,住院治疗期间仍电话远程指挥神舟四号飞船发射;王振义一生只完成一件事,年逾耄耋仍奋战在医学救治一线……“在我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逐渐形成了许多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历史的积淀,更是精神的凝聚。”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国情怀是中秋佳节的最美底色。在新时代,中华儿女的家国情怀有了更丰盈的内涵。它蕴含在戍边战士日夜巡逻的清澈的爱里,具象在“太空三人乘组”值守太空的每时每刻工作生活中;它弥漫于灯火通明的重点实验室,播撒在热火朝天的工地车间;它凝结在田间地头抢种抢收的汗珠里,伴随着快递小哥快速奔跑的匆匆脚步……中华儿女赤心报国、国尔忘家的家国情怀,一次次汇聚起奔赴光荣远征的力量。
中秋文化生生不息。让我们走进金沙遗址博物馆,参加“诗意古蜀·鹿鸣之会”,送上中秋祝福;带上身穿汉服的孩子,到长沙简牍博物馆“古代书房”沉浸式感受古人读书氛围,一同制作月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让祖先的智慧和创造永励后人”嘱托,激发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文明的热爱,在欢度中秋佳节中涵养最真挚的家国情怀。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吴敬秋(黄冈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责编:何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