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保康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做好矿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高水平保护,持续在矿山开采方式、资源利用、企业管理、生产工艺、矿山环境、矿地关系上发力,不断实现矿山生产科学化、高效化、规范化、环保化、生态化、和谐化,促进全县矿业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优化磷矿矿业权设置。根据全县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21-2025年)要求,持续推进磷矿矿业权整合,实现资源向大中型矿山集中。加强过期矿业权处置整改力度,采取下达限期注销通知、发布废止公告、矿业权注销登记等措施,对县内过期的14个采矿权、16个探矿权进行了集中清理,通过分类施策,分别处置,依法依规处理。截至目前,已注销县级采矿权6个、省级探矿权10个,到2025年,全县磷矿采矿权总数控制在14个。优化矿业权审批登记服务环节,督促即将到期的矿业权人申请提前办理登记手续,高效完成报件资料初审,保证了县内过期矿业权及时获得新的勘查开采证件。
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施年度磷矿开采总量控制,结合矿山实际开采水平,分解下达矿山企业开采计划,确保不突破省市下达的350万吨磷矿标矿计划。严格落实“十四五”矿产资源总体规划,不得新建露天磷矿山,新建地下磷矿山开采规模不低于50万吨/年。加强磷矿“三率”监管。督促12家生产企业编制年度矿产资源储量报告,核实磷矿矿山储量变化和“三率”达标情况;落实矿产资源“双随机、一公开”检查全覆盖,强化对磷矿矿业权人的“三率”监督,全县磷矿开采回采率提升至72%以上。
推进磷矿资源高效利用。引导绿色矿山建设单位加快推动矿山升级改造,不断巩固绿色矿山建设成果,持续推进全县绿色矿山建设,全力创建“矿产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湖北龙蟒磷化工公司保康白竹磷矿2024年纳入省级绿色矿山名录,获得“省级绿色矿山”称号,自2023年被列为首批湖北省非煤地下矿山智能化试点单位后,积极投身于智能化转型与升级的工作实践,全力推进智能化管控平台搭建以及AI视频监控系统技术应用,井下“采、掘、支、铲、运”五大流程作业效率提高30%,2025年被推荐纳入第一批国家级绿色矿山绿色评选单位。
加强矿山生态保护与修复。加快实施35个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做好业务指导,规范项目设计、施工、验收、审计等环节监管,完成治理面积1220亩。按照“谁破坏、谁治理”的原则,督促在建与生产矿山企业履行边开采、边修复义务。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模式,督促矿山企业落实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基金制度,多渠道筹集矿山生态修复资金,确保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积极申报沮河、南河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