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四川乡镇干部为宣传油菜花田豁出去跳“李羲承进行曲”的短视频爆火。魔性的音乐、稍显笨拙的舞姿、接地气的宣传,在网络中迅速出圈,网友直呼“连顺拐都那么可爱”。3月17日,宜昌市西陵区宣传部长也带头跳起了魔性舞蹈,为溪林潮音选拔赛打Call。如何让“流量”变“留量”、“网红”成“长红”,加速构建文旅产业可持续生态,避免昙花一现,值得深思。
一个地方文旅的成功,既离不开热门流量,更离不开内容深挖与服务升级。近年来,各地致力打造热门IP吸引流量,贵州“村BA”、淄博烧烤、潮汕英歌舞、福建游神……相继火爆出圈。2023年,大熊猫“花花”在社交平台爆火,多少游客专程去成都排队几小时只为一睹花花“芳容”。洪崖洞、李子坝穿楼轻轨带动重庆游客流量井喷式爆发。地方特色文化资源始终是吸引流量的关键所在。
自然禀赋+特色文化形成的联动效应,实现“颜值”与“价值”的双向奔赴。3月樱花季,天南地北的“追樱客”齐集武汉。2024年,超700万人次打卡东湖樱花。武汉的樱花之美已不仅仅局限于东湖风景区。除了自然馈赠,“樱花+”生态也为武汉增色不少。为提升游客体验,景区停车场新增泊位和新能源充电桩,将公交站升级改造成“最美樱花车站”,透明花瓣形状的玻璃顶棚让游客抬头就能赏花;江汉路、楚河汉街等商圈商街结合樱花元素推出樱花市集、美食市集、艺术展等特色活动;汉服租赁和樱花写真成为游客“心头好”。“浪漫武汉、一路生花”为主题的100多项活动比往年更丰富,“樱花热”得以延续。
让“流量”变“留量”,服务永远是王道。“南方小土豆”特有的“冻梨摆盘”“公主请上车”……让每一个游客都感受到了一座城市的热情和宠爱。这样的“尔滨”谁能不爱?2024年元旦期间,哈尔滨创记录实现旅游收入近60亿元;2024年春节期间旅游订单同比增长超14倍。哈尔滨何以能接住这“泼天富贵”?雪乡宰客事件、冰雪大世界退票事件,整座城市的旅游形象难免受到冲击。冰雪大世界大方退票,哈尔滨文旅局局长亲自入园督导,第二天还发布了一封道歉信。这波操作直接逆风翻盘,堪称教科书般的危机应对。
除了不断深挖旅游资源,更重要的还是提升政府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只有进一步优化政治生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以服务者的姿态营造良好营商环境,才能迎来文旅产业真正的“春天”。郑州大学生“夜奔”开封,共享单车车队凌晨绵延数十公里,曾导致交通严重拥堵。开封文旅连发推文建议大学生错峰骑行,不必扎推,更不必深夜,要激情更要安全。郑州、开封两座城市各部门上阵保障大学生夜骑安全,交警、医疗、志愿者集体出动,为炙热的青春撑腰,而开封当地多个景区对大学生采取了免票措施。应对突然而来的流量,不能被动接收,要主动摸底接待能力,做好应急预案,提升服务水平,主动挖掘本地特色资源,加大宣传,实现资源联动,让流量留得住。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杨倩(宜昌市生态环境局长阳分局)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