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快递 > 乡村振兴局 > 资讯 >  正文

保康:“互联网+”破解山区教育精准扶贫瓶颈

发布时间:2017-04-17    作者:赵官权    来源:县教育局

地处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保康县,全境皆山,学校布局点多面广,边远区域学校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相对不足,无形中拉大了当地城乡教育发展差距。因此,我县大力融合“互联网+”元素,极大地促进了保康教育事业健康协调发展,有效破解了山区教育精准扶贫的瓶颈。

搭好架子稳基础。自2014年该县被列为“湖北省区域教育信息化试点县”以来,实施了探索起步、重点推进、全面覆盖“三步走”战略。先后投入4000多万元,在全县各级各类109所学校建成20+1—50+1不同规模的计算教室48个,多功能录播教室9个,开通10—100兆光纤网络,配备班班通设备802套,配置备课电脑2225台、学生电脑2718台。坚持“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协调、统一采购、统一安装、统一验收、统一建账、统一培训”的“八统一”做法。实现了“全域学校宽带接通率、班班通配备率、教师人平一台电脑配备率、完全小学以上学校计算机教室配备率、优质教育资源覆盖率、专任教师应用率、校园监控系统配备率、教学点网校乡镇覆盖率、图书管理信息化覆盖率”的“九个百分之百”的建设目标。经过三年的努力,搭建起“互联网+”网络教学构架,为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基础,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山区教育精准扶贫的“保康路径”。

结好对子促共享。为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的作用,保康以县内“强校+弱校”的共进发展模式,率先在县实验小学和黄堡镇大安教学点通过配套“云视讯”设备,开通空中同步课堂。截止目前全县建成开通25个教学点网校,实现了本土优质资源共享最大化。同时,创新“县内+县外”的远程专递课堂,以城关镇油坊街教学点为试点,对接襄阳市荆州街小学,通过“订单式”在线专递课堂把县外优质资源推送到农村薄弱学校,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双招商”,仅今春为满足各科教学需要就落实订单33节。另外,投入30余万元整合 “线上+线下”资源,接入襄阳教育云平台,把与教材同步配套的教学资源不断输送到各乡镇,延伸到各教学点,全县所有学校教师只需要打开终端教学机便能利用资源辅助教学。采取全方位“结对”互助,大大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利用,突出了山区教育精准扶贫的“保康模式”。

探好路子求实效。为了优化“互联网+”教育扶贫机制,该县先后建成“学业评估、网上巡课、校园安全巡视、教育资源数据、远程视频会议”五大中心,为推进全县教育教学工作规范化、精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提供坚强支撑。在实施过程中,抓好培训引领,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培训相结合,专题培训累计达20多场次,以点带面,逐步普及,全面提高全县专任教师的信息化教学操作技能,培养了一支与时俱进的教育精准扶贫主力军。探索形成“四个三”“互联网+”教学思路,即“三固定”:固定教师、固定课表、固定时间;“三深入”:深入学校、深入课堂、深入学生;“三落实”:落实团队、落实交流、落实考核;“三结合”:城乡结合、师徒结合、功能结合。从而突出“互联网+”教学的综合实效,形成了山区教育精准扶贫的“保康经验”。

通过“互联网+”向偏远薄弱学校精准发力,大大提高了偏远地区学校的“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偏远学校英语、音乐、美术等课程开不齐、上不好,教学理念跟不上、教学方法难更新、学生发展不全面等的历史性问题,推动保康教育均衡发展再上新水平。

【版权声明】凡注明“保康融媒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保康融媒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保康融媒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