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本土文学 >  正文

有一个地方叫\"新农村\" | ​付海霞

发布时间:2016-12-12    作者: ​付海霞    来源:保康微信平台

最近,在看汪曾祺先生的《人间草木》,看到《草巷口》这一篇时,不禁想到了我的家乡,一个叫做"新农村"的地方。至于为什么要叫这个名字,我也不太清楚,我只记得从我两岁搬到这里时,人们就这样叫它了。

在十几年前,新农村可不是现在楼房林立的样子。那时候的新农村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砖瓦房子,连房屋的内部构造都是一模一样的。有一条不宽不窄的马路横亘在新农村的正中间,将所有排列有序的房屋分成左右两部分。它向下衔接省道,向上可以通到最后一户人家的家门口,人人出门赶集都要经过这条泥巴路。这条老路历经沧桑,它见证了村民们生活的点点滴滴,也见证了整个新农村的发展。当然,现在村里人富裕起来了也没忘记这条老路,人们集体出力给这条泥巴路披上了水泥外衣,路边还树立了不少路灯,从下向上咋一看,还挺气派呢!我想每一个在这块土地上长大的孩子,对这条老路都是有感情的。不管是在外求学还是工作,每每从朋友圈看到友人拍的这条老路时,心中都会激动万分吧!

新农村的房屋每一排都有五户人家,我家以前就坐落在这条老路左侧第一排第二户。整个新农村的房屋就是我们这一排的屋子前自带小菜园,并且有一个大大的池塘。记得小时候,每年夏天,村里的孩子们都会去池塘里捉泥鳅、抓小鱼;每年春天,一群大孩子都会带着我们一群小屁孩去池塘边的柳树上摘柳条,做成花环、口哨,我们玩的乐不思蜀,大人们叫吃饭都要喊好几声呐。现在池塘里的鱼越来越少了,前段时间我父亲还在池塘里放了不少小鱼,这几天去看也不见了踪影,但泥鳅还是有许多的。若是天晴,你便能看到三五成群的人在这儿捉泥鳅钓鱼儿,老的少的都有,我想这应该是单调的农村生活中的一种乐趣吧!后来,村委会领导商量着请人在池塘里种上了藕,每到夏天,荷花盛开,香气扑鼻而来,一群十多岁的孩子蹲在池塘边上采荷叶摘莲蓬,也是"忙"的不亦乐乎。无论时代怎样变,这个池塘给村里孩子们的乐趣不会变!

隔这个池塘不远的地方是我们的村委会,它之前是我们村里的小学。我在这所学校读书时,全校师生加起来不足两百人,又过了几年,全校不过三十多人,后来这所小学干脆关闭了,村里的孩子都去了镇上的小学读书。听我父亲说,他们曾在这所学校读过初中,不曾想当时该有多少学生。在我的印象中,这所学校四周都种着"常青树",一年四季叶子都是绿色的,它还会开花,花瓣是白色的,形状像荷花,它虽然不如荷花清香,但从远处看来,它们像一个个降落在"常青树"上的白衣仙子,有时一阵风吹过,片片花瓣迎风起舞,又像一个个美丽的舞者。待花瓣落到地上后,在树旁打乒乓球的小伙伴们便争先恐后地去抢,谁抢到的花瓣数量最多,谁就最光荣,其他人只好用羡慕的眼神看着他。后来我到省会上了大学,在大学校园里又见到了这种花,才知道它原来叫做白玉兰,那棵"常青树"是玉兰树,多么好听的名字,就像它本身那样清新质朴。如今的小学已被改造成了村委会办公楼,办公楼左侧又开辟了一块土地建成了村委会宾馆,原来的泥土操场也被修成水泥地面,说是用来作为党员群众活动场所,操场上还树立了两盏极豪华的装饰灯呢!我想等宾馆正式开始营业时,这个孤寂了许久的地方就会恢复往日的生机了,它将不再承担教书育人的使命,而是有新的使命正等着它。

有一个地方叫"新农村",儿时的玩伴们,你们都还记得吗?


保康微信平台 微信号:baokang0710 编辑:张满玉

【版权声明】凡注明“保康融媒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保康融媒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保康融媒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