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本土文学 >  正文

打疙瘩/陈万胜

发布时间:2016-12-13    作者:陈万胜    来源:保康微信平台

又是隆冬,年关将近,年味渐浓,一些有怀旧情结的人在网络上回忆放牛、耕田、杀年猪、挖黄姜……不禁勾起了我对年少美好时光的忆想。凑个热闹,把我较为喜好的“打疙瘩”分享给大家。

“疙瘩”为何物?“百度词典”里解释为“树木砍伐后留下的根部”。NO,这个解释不全面,应该是树木砍伐时留下根颈及以下部分,翌年再萌发新枝成树,数年后再砍伐再留一截儿根颈部,再萌枝再长树,如此多年,根颈部逐年增粗膨大形成的不规则瘤状物。故乡天星的疙瘩以花栎树居多,花栎树可做培育木耳、香菇的上好材料,也可建筑、家具用。数年砍伐一次可去旧促新,也是一种生态环保的做法。及到疙瘩越长越高大,输送养分的能力越来越差,其上的小花栎树再难长很大,有时干旱和病虫害也能导致疙瘩枯死,就成了上好的烤火柴。

可把这疙瘩搬回家做柴火却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记得幼年时每年过年有个习俗,就是老爹会将挖的一个整疙瘩在除夕就放在火塘里烧,又舍不得一天烧完,配以其他柴火,只要疙瘩燃着就行,到正月初一时还有,称之为“连年有余”,连年火旺,第二年能再喂几头肥年猪,“槽头顺遂”就是这个意思吧!但挖这么一整个疙瘩却非易事,先要清除疙瘩周围的泥土、石块,砍断主根才能放倒,两人以上才能抬回。

我喜欢的不是这个,而是用斧子将整个疙瘩一块一块劈裂、敲打、击断、捡拾,装到背篓里背回家。为什么有趣,让我怀念经年,其实奥妙在于这是一次智慧与体力融合在一起的较量,不光要有好的体力,还要有点脑筋。

先找到半干未死的花栎树疙瘩,完全活的不能打,还能再长树,打了大队里要罚款。完全枯死的也不好玩,三下五除二就解决了不过瘾。上下左右转上几圈,仔细看一看,斟酌斟酌,哪里有弱点,哪里太硬?先把干的打下来,那剩下湿的不好打,要干带湿,湿带干,顺缝隙而为,不挑太硬或太软的地方开斧。找到切入点的过程就是掂量分析问题的过程。从切入点开始,一斧又一斧地往下劈,这个要坚持,要讲毅力。很多人这个疙瘩砍几斧子,那个疙瘩砍几斧子,这个也打不起来,那个也打不起来,缺乏的就是一种毅力。十几斧子不行就来几十斧子,直到打开裂缝,砍开口子,继续再砍就会分崩离析。

然后横向用斧头用力敲打裂开的部分,就会断裂成大小不一的木块。在打的过程中继续权衡,一定要兼顾到最后能将整个疙瘩打到地平面甚至以下,有些人就是拣软的打,最后留下半截活桩,当年不能打干净,这种第二年冬天再打倒是容易得很。

打疙瘩不是女孩子干的事儿,也不是年老体弱者能打的,最适合的就是正在成长中的少年郎,体力不占绝对优势,智慧正在成长,心志正待磨炼,就是要力智结合,就是要较真,不轻言放弃,坚持不懈才能体会到胜利果实满篓的喜悦,这也许是我不能忘怀的缘由。


保康微信平台 微信号:baokang0710

编辑:孙俐

【版权声明】凡注明“保康融媒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保康融媒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保康融媒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