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直通乡镇 > 资讯 > 寺坪镇 >  正文

奔走在南河岸边的乡邮员

——记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支局长、乡邮员黄德印

发布时间:2021-06-23    作者:陈梦鸽 陈泉霖 王先奎    来源:保康融媒网

一件绿色挎包,一声亲切的问候,黝黑的皮肤,26年行走40多万公里山路,投递准确率100%,是乡亲们口中的“热心人”。49岁的他,长年累月奔波在乡间邮路上,为群众投递包裹。他就是保康县邮政分公司寺坪支局局长、乡邮员黄德印。

“……有你快递啊,你在哪儿?”炎炎夏日,烈日当空。黄德印骑着摩托车,顶着大太阳挨家挨户送当天的快递。寒来暑往,这样的路程黄德印已走了20多年。

1995年,年仅23岁的黄德印接过同事的邮包,背上一大包党报党刊和40多公斤重的邮件,揣上干粮,徒步行驶在山连山、峰连峰的邮路上。第一趟邮路走下来,一双崭新的解放鞋就穿出了破洞,双腿也被猎犬咬出4个深深的血洞。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黄德印在乡邮路上跋涉40多万公里,穿烂120多双解放鞋,投递党报党刊95万份,送达邮件500万件,却从未出现一次邮件丢失、错投、误投。

“孩子寄的快递都在邮政里,我们自己去拿的话来回都要1个多小时,路费需要12元,每次都是黄师傅帮我们送到家,省时又省钱。”寺坪镇峡口村2组村民刘吉梅说。

提起黄德印,寺坪镇升石坪村村民胡春华也赞不绝口:“黄师傅非常热心,无论早晚,只要信件一来就赶忙给送到。送好多信件都没得误差,他是个好同志,老百姓喜欢他。”

在大量的信件中,有一类信,投递员最难以处理,那就是因地址、姓名不清等原因无法投递的“死信”。按照规定,“死信”可以退回原处,但黄德印却说,每一封信的背后都是一份等待。遇上这样的情况,他并没有把信一退了之,而是记在心里,边投递、边打听,直到投出为止,靠着这份坚持,他就这样救活了238封“死信”。

“前几年有一封从美国寄来的信,信封上只写着‘寺坪镇张正发收’。我当时想,从美国来的信件应该非常重要,我就多方打听,跑了一个多星期的时间,终于打听到张正发现在住的地址,把信件交给了他。收到信后他们一家非常高兴,非常激动,说是他小女儿到美国去了好几年了,从来没给家里来信,这是第一次跟家里联系。”回忆起这段难忘的经历,黄德印记忆犹新。

2020年春季疫情期间,黄德印逆行而上。上午对以《湖北日报》为主的党报党刊、防疫物资进行投递,下午积极投身到疫情防控卡点,对来往车辆和居民进行疫情防控宣传、劝导、监测,晚上则在路口执勤。

工作上黄德印以身作则,脏活、累活、重活都抢着干,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从来没有一句怨言。同事们都说,跟他在一起工作,感到很开心,就像亲人一样。

26年里,黄德印在认真完成投递任务的同时,细心的他还总能察觉到群众的需要。他帮助有需要的群众捎购农资、日用品,资助困难学生,帮扶贫困群众……用深情铺就“爱心邮路”。

黄德印的工资至今每个月只有2000多元,可是他却从2007年起,就主动义务帮扶贫困学生,并承诺一直供养他们到大学毕业。

寺坪镇庹家小学四年级学生小晴的父母因为一场意外去世,从小便跟着爷爷奶奶一起生活。黄德印获悉后,主动给予帮扶。从孩子上学前班开始,黄德印每年都帮她买好学习用品,还每年捐助300至500元现金。除此以外,黄德印还帮扶了4名大学生、1名高中生和两名初中生。

在黄德印帮扶的学生中,有的学生认识他,还有的学生从未谋面。但黄德印对此毫不在意,他说,只要孩子们能好好学习,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就是他最欣慰的事。

在黄德印的摩托车上,经常会出现与工作”不相符”的物品,有时是卫生纸等生活用品,有时是化肥、种子等农资物品,这都是他帮投递区域内生活不便的群众代买的物品。有时群众拿不出现金,他就自己垫付,他累计为群众免费配送农资和生活用品120余吨。因为信任黄德印,群众需要存取钱了,也会找他帮忙。在这条邮路上,只要群众有困难,他就会伸出援助之手。

黄德印还热心公益事业,主动包保了十个贫困户,帮助他们发展产业,捐赠粮油米面等生活物资,时刻发挥着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近年来,黄德印先后荣获“全国邮政系统先进个人”“湖北省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邮政系统劳动模范”“2013年度湖北好人”“全省交通运输行业‘十行百佳’标兵”“2010感动襄阳十大道德模范”“襄阳市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十佳服务明星”“保康县优秀共产党员”“保康楷模”等荣誉称号。不久前,他又成为湖北日报”最美党报投递员”候选人之一。

乡村投递员岗位又苦又累,但无论春夏秋冬、酷暑严寒,黄德印都奔走在邮路上,穿行在乡间,即使路途再艰辛,他都会保证邮件、报纸准确无误地投递到老百姓的手中,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兑现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初衷。好几次县公司都考虑给他换个轻松的岗位,但都被黄德印婉言谢绝,他说,他已经与邮路有了不可分割的感情。

9500多个日日夜夜,黄德印用全部的青春岁月把对党的忠诚写在了大山深中,把对邮路上乡亲们的挚爱镌刻在了南河两岸。他说,只要身体允许,他会一直在乡邮路上走下去。

【版权声明】凡注明“保康融媒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保康融媒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保康融媒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