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 本土文学 >  正文

逝去的火垅

发布时间:2023-01-09    作者:张道虎    来源:保康融媒网

今年“进九”比较晚,但村里挨门擦户杀年猪吃年猪肉已经开始。不知道什么时候,母亲竟然在房子左侧的里面那间杂屋里,搬了几口空心砖,四边一围,做了一个简单的火垅,并对我说,熏肉呗。

记得老屋没有拆前,家里的厨房也叫火垅屋。那时我还小 ,父亲兄弟仨刚分家的父亲,在堂屋左侧前面空地上盖了一间厨房。他在山上砍了一根花栎木,打截,画线,斧砍,锛劈,刨面,凿眼,做成了一面靠墙的火垅。当时火垅屋十分窄狭 ,里面挤着灶台、火桌、水桶、案桌 ,家里客人一多,立马围得水泄不通,转过身都难。

倒是爷爷奶奶和三叔、幺叔的厨房较大,火垄边上有几条又长又宽又矮的板凳,垅坎子是用石头砌的,青石挑背脚踩得流光水滑的,几乎能映出人影来。小时候很喜欢在爷奶家蹭饭,主要是他们家人多,有“粘米饭” ,而我家水田属于“烧水”,逢到天干,很难放到水,又加上水田土脚薄,不堵漏,产量低 ,甚至绝收。懵懂无知的我,总哭着闹着要吃“粘米饭”,所以常常端着搪瓷碗,坐在爷爷奶奶家里火垅板凳上,等他们饭熟。

还有一件事儿,我已经记不清了,但常常被叔辈们津津乐道。据说我自幼聪明,父亲背我去门前田里看村里人薅草锣鼓后,晚上放工回家,我竟然把爷爷奶奶家里大吊锅盖提着当锣,再折半截柴棍,坐在火垅的板凳上有模有样的唱上几段,因为太小怕羞,不得不闭上眼睛唱。

老家的火垅,都差不多一样。在火垅屋的拱木上悬着一根铁拉杆,下面有可以升降的铁钩子,钩子上总是挂着一把被烟熏得黑黢黢的水壶或者吊锅。当从水壶的壶嘴里喷出的白色水蒸汽在火垅屋里氤氲开来,水壶就开始发出“咕噜咕噜”的响声,像在召唤父亲要往开水瓶里兑水,又仿佛是河对面的树辉爷哼唱的一首古老歌谣。若是没有人理它,壶嘴里水汽冲冲溅出一些水来,淋到柴火上,再洒到灰堆里,发出噗噗的声响,升起一团热气和扑起一股白灰。这时 ,母亲总是麻利地从屋外赶来,手在围裙上一边擦拭,一边快步进屋,赶紧把水壶从铁拉杆上往上升一截。如果是吊锅 ,里面有汤淤出来,立马揭开吊锅盖,用勺子搅动,把锅盖斜支在吊锅架上,任微火把吊锅里的稀饭或者肥肉炖得“咕咕”轻响,汤汁如同翻滚的泉水一样。

在我记事儿的时候,我家火垅总会比别人家多一道风景,父亲喜欢赶仗、打铳。每当秋季来临,野物肥硕,那时也没有禁枪和禁猎的说法,野猪、野羊、野兔、野鸡、麂子、猪獾……总逃不过父亲的那杆“辽宁制”的土铳。回家后,父亲把土铳和火药葫芦直接挂在火垅前的墙上,处理完毕,将猎物直接吊于火垅的拱木上,我倒成了最得力的助手。当柴火烟气徐徐升起,直熏得水干皮枯滴油,色泽金黄,坐在火垅边就闻到肉香,就口舌生涎。

冬天火垅是最惬意的,只因有“疙瘩火”。老家称树蔸叫疙瘩,山上到处都是。满山上那些死掉,或者砍伐大树后的树根,花栎、黄丫、榆樃……大锯解,柴斧劈,长镐挖,千方百计,使出吃奶的劲儿,再连掀带滚搬到屋里。以前每年十冬腊月,风急天寒地冻,我都会背着背篓,里面放着斧头,在水沟边,树林里寻找已经干枯的树疙瘩。站定,撸袖,斧口劈、或斧头撞,地动树摇,鸟飞兽走,木屑纷飞,时汗浸衣,身倍爽,满载而归。哪怕屋外冷得滴水成冰,哪怕寒风从墙缝儿,瓦缝儿,窗缝儿,门缝儿里倒灌进屋,只要火垅里疙瘩火“噗哒噗哒”燃得正旺,吊锅里的肉“咕嘟咕嘟”焖得正香,三五知己,四六亲朋,管他是狐朋狗友,还是牌友酒友,几双穿来插去的竹筷,几杯酒沾唇入喉,一根烟星火扑闪,悠然地吃,悠然地喝,悠然地敞开话匣子:你老婆上次越界砍我家几根粗柴,我家犍子去年糟蹋你几十根苞谷……最终在火垅里烟消云散。

当然,火垅里不都是美好的记忆。听母亲说过,我小时候,坐在椅子上打瞌睡,而母亲在堂屋里推磨。突然,母亲听见我的哭喊声,她连忙飞奔到火垅屋里,看见我正趴在火垅里的火堆里哇哇大哭,母亲当时就慌神了,急忙把我抱起来一看,满脸黢黑,头发已经被火烧了一大半。当时母亲就想,这娃子以后肯定脸上留疤子,也肯定找不到“媳发子”了,老家人把老婆,俗称媳发子。还好,后年求得一土方子,把黄姜烧熟去皮 ,捣烂,与菜油调配,敷烧伤处,裹紧,忌风忌水。果真半月后,恢复如初。记得还有一次,我五岁上学的时候,逃学,晚上被父亲发现,当时在火垅前,父亲声色俱厉地给我一阵皮柴块的痛打,然后让我跪在火垅坎上,母亲劝说无效,最终还是爷爷拖着拐棍过来,责斥父亲一通,我才站起来。至今那种屁股如火烧般火辣辣的疼与膝盖似万虫啃噬麻木的疼,如同麻花一样缠绕在一起,仍让我心有余悸。

老家的火垅,现在早已换上了柴火炉,烟熏火燎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即便是在极其不易的春节团年饭桌上,也都各显其能。男人麻将鏖战,通宵达旦;女人、孩子也是手机不离手,眼不离屏幕,刷抖音,聊微信,打游戏。

昔日火垅融融氛围,已荡然无存,灰烧羊油馍、吊锅子煨饭……都只能停留于童年记忆,甚至连“火灰窝里烧洋芋”也都成了农村人的奢侈品。随之,质朴热闹的农家氛围也在悄然消逝,渐行渐远。

【版权声明】凡注明“保康融媒网”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未经保康融媒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书面授权的,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保康融媒网”。违反上述声明的,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