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雨过,天晴。
清晨,拉开窗帘,阳光洒满客厅,一天的好心情被明媚的晨光点亮。泡一杯清茶,坐在茶几前,打开心爱的书,畅游其中。
杜甫的诗是佳选,一本《人民诗人杜甫》数月来我一直在读它,遇到不懂的地方就查阅工具书以求学懂弄透。因为我觉得囫囵吞枣、走马观花本就是读书的大忌,而对待古典文学中的精品更要持有一颗虔敬笃实之心。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客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历史实况,故有“诗史”之称;他的创作方法继往开来,精练的语言、谨严的韵律,实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他诗中反映出的民本思想光辉灿烂,万古长存,所以后人尊之为“诗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这种推己及人的敦厚仁爱触及的正是人类心灵中最广泛而质朴的真情实感,没有雕缋满眼,没有皮里阳秋,因而他的诗很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同样,读《又呈吴郎》,一位仁慈老人的面孔即跃然眼前,并使我感动。他不仅同情妇人的处境,而且体贴妇人的内心。不仅为她一人流泪,而且也为成千上万受苦的人民流泪。从身边琐事推衍到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这是杜甫伟大人格的表现。
杜甫同时又是个刻苦而博学的诗人。他自已虽然也常说:“下笔如有神”“诗兴不无神”,但实际上,那都是千锤百炼、苦学深思的结果。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江上值水如海势》)
陶冶性灵存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孰知二谢(谢灵运、谢眺)将能事,颇学阴(铿)何(逊)苦用心。(《解闷》)
赋诗新句稳,不觉自长吟。(《长吟》)
说诗能累夜,醉酒或连朝。(《奉赠卢五丈》)
......
可见他是怎样地忠实于自己的创作。
“忧国忧民不自忧,东西南北苦漂流。”可谓对人民诗人杜甫一生的概括。年轻时,他曾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抱负,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心壮志;到了壮年困守长安,即使过着“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的屈辱生活,他仍然坚信“男儿生世间,及壮当封侯”。然而,他历尽艰辛,却始终郁郁不得志。但是,他亲历家国苦难,亲见民间疾苦,写下了“三吏””“三别”等不朽名篇。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客厅读书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不仅静静陪伴我度过人生美好时光,而且也为家庭平添了几分幸福与安宁,退休后枯燥的时间被书香浸润,变得充实起来。
于是,客厅的沙发上留几本书成了习惯使然。而在这夏木阴阴正可人的日子里,我也情愿在不紧不慢地在阅读中度过,看深夜的繁星点点,静心聆听窗外悦耳的蛙鸣,感受着客厅读书带给我的那一份闲适。
不知不觉中,缕缕书香飘向窗外,也可爱地与初夏撞了个满怀。